講述吸波材料的用途與分類?
講述吸波材料的用途與分類?
大家好,我是小編,您知道
吸波材料嗎?今天小編來具體為大家分析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從吸波材料的應用上來分類,它的用途可以分為,軍用、商用以及民用,吸波材料的吸波實質是吸收或衰減入射的電磁波,并通過材料的介質損耗使電磁波能量轉變成熱能或其它形式的能量而耗散掉。吸波材料一般由基體材料(黏結劑)與吸收介質(吸收劑)復合而成。
吸波材料可以分為電損耗型和磁損耗型,電損耗型材料主要靠介質的電子極化、離子極化、分子極化或界面極化來吸收、衰減電磁波。磁損耗型材料主要是靠磁滯損耗、疇壁共振和后效損耗等磁激化機制來引起電磁波的吸收和衰減。由于納米晶粒細小,使其晶界上的原子數多于晶粒內部的,即產生高濃度晶界,使納米材料有許多不同于一般粗晶材料的性能。
納米微粒具有小尺寸效應、表面與界面效應、量子尺寸效應、介電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納米材料之所以具有非常優良的吸波性能,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納米材料具有高濃度晶界,晶界面原子的比表面積大、懸空鍵多、界面極化強,容易產生多重散射,在電磁場輻射作用下,由于納米粒子的表面效應造成原子、電子運動的加劇而磁化,使電磁能更加有效地轉化為熱能,產生了強烈的吸波效應;其次,量子尺寸效應的存在使納米粒子的電子能級發生分裂,分裂的能級間隔正處于微波的能級范圍(10-2~10-5eV),從而成為納米材料新的吸波通道;此外納米離子具有較大的飽和磁感、高的磁滯損耗和矯頑力,使得納米材料具有渦流損耗高、居里點及使用溫度高、吸波頻率寬等性能。
納米材料的這種結構特征使得納米吸波材料具有吸收頻帶寬、兼容性好、質量輕和厚度薄等特點,易滿足雷達吸波材料“薄、輕、寬、強”的要求,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高性能、多功能吸收劑。
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世界各國的防御體系被敵方探測、跟蹤和攻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大,軍事目標的生存能力和武器系統的突防能力受到了嚴重威脅。隱身技術作為提高武器系統生存、突防,尤其是縱深打擊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六維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戰術技術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現代化戰爭對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傳統的吸波材料很難滿足需要。由于結構和組成的特殊性,使得納米吸波涂料成為隱身技術的新亮點。
納米材料是指三維尺寸中至少有一維為納米尺寸的材料,如薄膜、纖維、超細粒子、多層膜、粒子膜及納米微晶材料等,一般是由尺寸在1~100nm的物質組成的微粉體系。